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新能源汽车持续“火拼”,自动化企业还能“领跑”吗?

🕙 2022-08-10 👆
风口之上,猪都能飞起来。2017年前后,国内几百家造车新势力涌入新能源汽车赛道,乘风而舞。两年后,这批造车新势力产生了明显分化,其中一部分“软着陆”了,如蔚来、小鹏、理想……,另一部分“脸着陆”了,如乐视、拜腾、前途……。在新能源汽车这个巨大的风口前,继续飞驰的“蔚小理”背后,是无数前仆后继的“乐拜前”,摔死在黎明前黑夜里,成为行业成长的肥料。
进入到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参与对线的大都是“王者”段位。传统造车巨头吉利、长城、长安、一汽等纷纷转身,加速向电气化转型。造车新面孔恒大、百度、小米、格力、滴滴、创维等躬身入局,掀起跨界造车新潮流。与当年“蔚小理”打怪升级之路不同的是,现在这些玩家都有些不被他人掌握的独门秘笈,有的自带资本,有的手握亿万用户……。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这么多分羹者,特斯拉这条“大鲶鱼”张着降价的獠牙大口都杀疯了。
热闹非凡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背后,是相关产业链的持续升温,自动化企业围绕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角逐已经徐徐拉开帷幕。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核心,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车性能,在“三电”这块嗷嗷待割的“肥肉”前,国内外自动化企业们短兵相接、白刃相见,纷争开始了。
2021年中国锂电设备产值规模达585亿元,增速高达100.4%,近5年复合增长率达40%,即使2022年增速回归到常态的20%-25%,锂电设备产值规模仍将突破700亿元。有关数据统计,2021年中国锂电设备上市公司营收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先导智能、赢合科技、杭可科技、利元亨、大族激光、璞泰来、海目星、先惠技术、联赢激光和福能东方。 

锂电池的生产流程包括极片制片、电芯装配、电芯检测、模组/Pack线等过程,涉及到涂布机、辊压机、分切机、模切机、卷绕机、叠片机、激光加工等十几种自动化设备。由于不同环节设备之间的融合程度会影响到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升效果,整线/局部整线对锂电池厂商更具吸引力,设备一体化成为主流趋势。当前,头部的设备厂商如先导智能、赢合科技、利元亨、海目星等均具备整线交付能力,其他厂商如杭可科技、超业精密、诚捷智能、新嘉拓则在部分工艺段或者某个设备方面各具有独特优势。
在锂电生产线上,伺服产品的应用数量达上百个,这块市场里汇聚了汇川技术、禾川、西门子、施耐德、安川电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西门子、施耐德、安川电机等外资厂商曾凭借着先发优势占据这块市场价值链的中高端位置很长时间。近几年,汇川技术、禾川等本土品牌凭借本土优势奋起直追,逐步夺回了一部分外资厂商的市场份额。2021年中国锂电池设备伺服品牌市场份额汇川技术占据第一名,并且在逐渐扩大领先优势。
锂电池生产工艺发展和设备一体化趋势将对锂电设备的市场格局需求带来一定影响,4680电池量产将利好头部激光设备商,干电极工艺将使挤出、压延工序替代搅拌、涂布、辊压工序,全固态电池将省略隔膜生产、注液环节,生产工艺发展趋势的核心是降低电池产线建造成本,简化电池制作工艺。设备一体化趋势可减少繁琐的技术对接,提高产品线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大幅度缩短设备设计、生产、交付周期,降低运营成本。这一趋势下,复杂的电气设计将对控制精度、稳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伺服的需求也会更多,这也意味着性价比更高的本土品牌如汇川技术、禾川等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在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成本中,电控系统约占15-20%,逆变器中的IGBT模组的成本占电控系统成本高达30%-40%,其成本直接决定了电控系统的总成本下降空间。
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主要来自两类渠道——整车厂自研和第三方供应商,整车厂如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长安等均选择内部研发生产电控系统,第三方供应商如汇川技术、上海电驱动、英威腾、蓝海华腾、吉泰科、博世等是这个领域的主要玩家。由于新能源电机电控部分与变频器属于同一技术平台,电控领域的非车企供应商很多是来自工控行业的变频器企业。
IGBT是电控系统中门槛最高的细分赛道,车规级IGBT的认证周期长达2-3年。根据电压等级不同,IGBT可划分为低压、中压和高压三类,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家电、光伏、轨交、风电、智能电网等领域,新能源汽车主要应用的是600V-1200V的中压IGBT。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绝大部分零部件实现了国产化不同,车规级IGBT市场严重依赖进口,市场依旧由英飞凌、东芝、富士等外资供应商主导,英飞凌在市占率方面更是一骑绝尘。可喜的是,随着IGBT产业化水平提高,近年来出现一批有代表性的国内本土IGBT制造企业,如中车时代电气、比亚迪、斯达半导、士兰微、华润微、江苏宏微科技等,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IGBT国产化率已经超过30%。
在新能源汽车三大核心零部件中,电机的毛利率水平最低,原材料成本约占电机总成本的90%。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三类供应商:一是整车企业自供电机产品,如比亚迪、特斯拉等;二是传统电机制造商向新能源汽车电机市场转型,如方正电机、大洋电机等;三是新兴专业新能源汽车电机制造商,如上海电驱动、汇川技术等。
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乘用车驱动电机市场共装配342.5万台电机,同比增长142.3%,其中永磁同步电机占323.3万台,占比约为94%。配套企业中比亚迪、特斯拉、方正电机位列前三,市场份额分别为13.2%、9.9%和6.7%,宁波双林、蔚然动力、日本电产、联合电子、上海电驱动、精进电动、大众汽车、汇川技术等紧随其后。比亚迪、特斯拉、蔚来主要供给自己,方正电机配套给五菱、小鹏、吉利等,上海电驱动配套给长安、长城、北汽等,汇川技术配套给理想、威马等。
整体来看,目前电机行业竞争格局相对稳定,龙头企业优势地位稳固,整车企业的电机市场份额主要取决于自家新能源车销量,第三方供应商的格局仍较分散。预计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市场空间的扩大,电机行业内将会有更多生产新能源汽车专用驱动电机的制造企业加入,产业分工将进一步细化。
新能源汽车仍在快速渗透,风口格局未定,黑马仍奔行在黑夜中。随着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国产化,自动化行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同时,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的迭代,使下游产业链各方对上游智能化和集成化的工控设备需求越来越高,将进一步激发工控企业的生产潜力。未来,究竟谁主谁臣?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摘自微信公众号《工控网》


 

电话咨询

咨询热线:13924718605


大客户热线:13924718605

微信咨询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QQ咨询

Q Q:188098948


QQ在线:立即咨询

回到网页顶部